摘要: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融資性擔保是無抵押資產的廣大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融資的有效途徑。我國融資性擔保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本文將從行業競爭、經營管理、銀保合作、專業人才、地方監管等方面分析該行業潛在的風險,相應地提出從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外部控制以及機構自身的內部控制等層面上的可操作措施、建議。
關鍵詞:融資性擔保風險控制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融資性擔保是無抵押資產的廣大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融資的有效途徑。我國自成立第一家融資性擔保機構,截止2011年底,我國融資性擔保行業得到快速發展,機構數量迅速增加,融資性業務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我國融資性擔保行業的蓬勃發展,有效地架起了銀行與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極大地促進嘉興經濟發展。
一、融資性擔保行業存在的風險分析
1.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目前,我國融資性擔保機構持續上增趨頭,數量上呈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近達幾。從業內人士了解到,數量上的急劇增加,已經使我國擔保行業市場出現了過度競爭,既影響了整個擔保行業的信用體系,擔保放大倍數難以提高,又使融資性擔保機構因難以靠擔保業務實現盈利,主業偏向“異化”,違規經營增多,風險徒增。
2.違規經營管理風險
由于保市場的過度競爭,又在依法合規和風險管控方面缺少強有力的監督,不少融資性擔保機構偏離主營業務、違規運用資本金和保證金從事高風險投資。在今年的許可證換證申請調研中,我國多家融資性擔保機構收到整改通知書,主要涉及“企業融資性擔保放大倍數不足;其他應收款、投資等占凈資產比例高于20%,擔保賠償準備金和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提取不足”這些不合規的經營管理現象,其背后必然存在極大的風險隱患。中擔、華鼎、創富擔保機構發生的挪用保證金、利用關聯企業套取銀行信貸資金用于高息放貸和高風險投資,導致資金鏈斷裂形成較大風險損失就是例證。
3.銀保合作不力風險
在貸款緊縮的形勢下,信貸幾乎不復存在,對缺乏有效資產的小微企業來說,通過擔保實現融資是一條有效途徑,而對金融銀行機構是拓展了業務渠道,但銀行依然對擔保機構的認可度不高,雖經政府協調對接,但僅從風險分擔上,銀行不承擔任何比例風險,這無疑也增加了融資性擔保及行業的風險系數。
4.專業人才缺乏風險
雖然已經實行了從業資格認定,但目前僅占從業人員的60%,同時擔保行業由于起步晚,發展迅速,行業內缺少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管人才,故對需要擔保的企業顧客缺少嚴格規范的準入審批程序和機構的設立。(例如:項目調查員、調查報告、風控部審核、評審會審議)。缺乏項目風險識別和跟蹤能力,與銀行的風險精細化管理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5.地方監管薄弱風險
我國已經實行省融資性擔保平臺信息報送,日常監管就是按月對各融資性機構上報的業務明細進行審核,且不說上報數據有多少真實性可言,而且專職人員少,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故非現場監管能力弱;同時,缺少創新的監管模式和有效的手段,現場核查缺乏有效的組織,更無從談起有效的方式、方法,地方監管比較薄弱。
二、融資性擔保行業風險控制措施
(一)外部控制機制
1.合理布局,發展壯大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省、市要求,結合我市經濟發展和擔保業務需求,制定行業發展規劃,進行合理布局。重點扶持主業突出,經營管理好,風險管控水平高,有一定影響力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發展,積極培育融資性擔保性擔保行業龍頭企業,逐步淘汰規模小、實力弱、業績差、風險高、不規范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形成科學、合理的擔保網絡格局。
2.審慎監管,提高效能
監管是控制風險的關鍵環節,為切實有效地實施監管,控制風險,我國部分城市已經出臺了《關于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分別就“融資性擔保行業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促進行業發展、優化發展環境、實施有效監管、加強組織協調”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但還必須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建立監管組織機制,創新監管模式,監管評價方式,分類監管,建立和完善監管信息平臺,要求相對應地出臺有關文件、舉措,提供監管的可操作性,賦予監管權利和義務。
(1)日常監管
專職監管人員借助監管信息平臺,實時對各融資擔保公司上報的業務明細進行認真審核,分析,了解各機構相對應的合作銀行;實地到機構、公司、銀行不定期地對數據進行核查,跟蹤了解機構經營的合規性,發現存有風險,及時上報。為有效發揮日常監管,同時應實行監管的問責制度和獎勵制度。
(2)聯合排查
由銀行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監管部門組成的專家團隊,每年1-2次不定期地對機構經營、管理動態抽查、排查、包括資本金、保證金的規范使用情況。抽查評定的結果作為評定等級、年檢直至整頓的重要依據。并且在融資性擔保平臺予以公布,對于嚴重違規的機構堅決予以淘汰。
3.加大培訓,提升素質
省、市各經信委組織各地監管人員進行融資性擔保專題監管培訓、統計制度培訓,通過考試準予監管,同時與擔保機構掛鉤實踐,積累實際經驗,切實提高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
通過市、區行業協會組織從業人員在從業資格、業務與技術、信息化、行業自律等方面的培訓;組織對大型融資性擔保機構高管人員培訓,提升融資性擔保機構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水平。
4.改善環境,加大扶持
加大與金融單位的合作力度,通過政府對接、擔保增信等手段,落實簽訂擔保公司與金融單位的風險共擔機制,共享信息項目運營及風險預警信息等進一步改善金融環境。
融資性擔保機構對小企業所起的積極作用以及所面臨的風險,監管部門要根據實際上報政府。嘉興各區、縣政府雖已有風險補償和財稅扶持政策,例如:嘉興秀洲區政府在《2012年度秀洲區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中提出了“引導民營擔保公司為區內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出現虧損的,給予10%的風險補償?!钡鞯亓Χ染皇呛艽?,期望能得到更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設立我市再擔保機構,構建覆蓋全市融資性擔保機構的再擔保體系。加強與省再擔保機構的對接與合作,逐步建立多層次轉保的風險分擔和轉移機制。
(二)內部控制機制
1.加強自治、規范經營
認真解讀銀監會等七部門《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2010年第3號令),《銀監會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規范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1〕30號),《關于規范融資性擔保機構客戶擔保保證金管理的通知》(融資擔保發〔2012〕1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中小企業局等部門關于浙江省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浙政辦發〔2011〕4號),加強自治管理,規范經營。
(1)完善內部機制
加強公司治理,嚴格實行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三會一層”經營機制,組建由股東代表、高級管理層、資深業務員、外聘金融專家等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制定評審規則和程序,完善擔保業務評審機制,實施評審獎懲制度。
(2)強化“三級”管理
擔保公司除反擔保措施外,強化對所擔保企業實行貸前準入、貸中、貸后的跟蹤管理。充分挖掘渠道,廣泛收集信息,利用綜合性人才分析、處理信息,識別風險存在與否及可能性大小,及時采取措施,防范風險。
2.擔保產品創新開發
擔保產品的創新不僅是為了做大業務,同時也是為了實現風險的有效控制。我市的多家擔保公司聯合市外知名擔保機構為發行“小企業集合債”提供擔保,累計超過5億元;海寧嘉豐擔保有限公司聯合嘉興銀行、保險公司推出了“保易貸”貸款擔保產品,對化解擔保風險作了有益的嘗試;在反擔保上還開發了倉單質押貸款反擔?!?、“應收賬款質押反擔?!?、“抵押物剩余價值反擔?!钡葮I務。最近嘉興銀行、擔保公司與保險公司在繼“保易貸”后又推出了“擔保保險業務試點”。這些擔保產品的創新為擔保公司在增信做大業務的同時,很好地實現了風險分擔。
三、關系型銀行與融資的激勵作用分析
2001年起,我國人民銀行陸續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目的在于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經驗證明,中小微企業是經濟活力與創新的根源,有助于利用閑置資金、減少資本呆賬、培養企業和管理人才、加快產業結構發展、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在國民生產總值、就業、外貿出口、稅收等各方面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間接使社會安定、收入公平分配、城鄉均衡發展等社會政策目標得以實現。
但由于中小微企業規模有限,缺乏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抵押、擔保資產不足,信息不透明,導致籌集資金的途徑有限,很難在權益市場獲得融資。大部分中小微企業資本金匱乏,生產運營持續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短期流動性約束和長期投資不足成了制約發展的瓶頸。誕生不久的小企業往往在經營頭幾年由于資金緊缺提前進入衰退期,當遇到業績下滑,企業的現金狀況更加惡化,甚至遭受破產的威脅。
在關系型銀行融資過程中,企業可通過給予銀行一定的私人信息,讓銀行直接或者間接干預企業的決策或者行為,給予銀行一定的所有權等等方法,使銀行更傾向于提供資金。只要企業在關系貸款中取得的凈收益(即收益扣除在關系型銀行融資中承擔的成本)大于或者等于未通過關系貸款而取得的凈收益,不論在關系型銀行融資中企業付出的成本為多少,對企業而言都是有利的。使雙方達到雙贏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并為即使在凈收益與之前的收益相當或者略小,只有虧損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內,該行為對企業而言也是有益的,因為,關系型銀行融資是長期貸款,一旦與銀行保持這種長期的關系,即意味著該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有充足的現金流,對企業今后的發展壯大是很有利的。
四、關系型銀行融資的優勢分析
關系型銀行融資發生在對雙方良性關系的穩定預期下,銀行與企業之間通過建立隱性的重復的動態博弈,降低單方違約的道德風險。隱性契約下的持續借貸行為避免了對其他交易方的搜尋轉換成本和引入第三方監督、懲罰、強制執行的費用,并由雙方合作態度帶來對貸款合同重新談判成本的降低。對企業而言,受制于不確定性外部沖擊的企業利用重復談判在財務緊張期間尋求銀行額外投資,可以分散企業在各期間的環境風險;同時克服了流動性約束的掣肘,可獲得預期項目產出,還能借助與銀行深入合作,獲得信息渠道優勢,發現新的贏利機會,并且有條件進行資本密集型投資或長期投資;對于銀行而言,不同銀行在市場上為獲得貸款進行激烈競爭,通過關系型銀行融資方式,與客戶建立榮辱與共的聲譽,保持良好的客戶關系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的一個來源。內部銀行可以借助對企業賬戶信息的壟斷優勢,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充分利用其人力、資金、信息優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通過交叉銷售與借款企業發展更緊密的客戶關系。
五、結論
通過分析,認為關系型銀行融資能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的壓力。關系型銀行融資的建立,能使中小微企業和銀行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可較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效地避免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使中小微企業可以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并可以獲得經營管理的幫助和全面的金融服務。對于現在的金融業而言,信息至關重要,銀行的存在與發展正式依托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在我國融資性擔保行業如火如荼的發展進程中,盡管政府先后有《辦法》、《意見》等規范整頓政策以及市經信委配套措施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該行業,但近年個別城市融資性擔保機構增加太快、太多;同時部分機構自身經營、管理不規范,內控機制欠缺;行業監管基礎薄弱等因素,使得我國融資性擔保行業還潛在較大的風險隱患,亟待解決。旨在呼吁進一步增強融資性擔保行業風險控制意識和出臺相關的細化措施,進一步健全該行業體系,有效促進我國融資性擔保行業穩健發展,國家應配合以相應的金融法律及相關制度,加之相應的監督,使關系型銀行融資能在中國更好地發揮其作用。